热点资讯: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和地方特色
2013-03-31 11:32:33   来源:    点击: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全世界文化素质的提升,为各民族坚持语言的纯洁性提供了可能。问题的另一面是,互联网这一高科技产物,也为民族语言的被破坏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十分必要

一个民族的独立性在于其文化的独立性,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有效载体,关心语言就是关心文化。

在保持语言的纯洁性上,一直存在着争议。认为在世界越来越开放的今天,追求文化的自由意味着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让外来语,或者普通话一统天下,似乎这样才最体现民主、自由,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开放,殊不知,正是因为缺少了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导致了我们的语言体系食洋不化难成特色。语言在越来越需要坚守的时刻,成了千疮百孔的城墙,我们只能透过历史的空隙来寻觅文化传承的足音。

语言是精美的建筑组合体,它的建筑材料来自于历代的民众,来自于文化方家的精挑细选,也来自于一方水土文化的自然承接,承认语言的传承性,意味着看到了它的文化性;承认了它的地方特色,意味着我们对一个群体和一个种族的承认。某些国家和民族独立性的丧失或者整个族群的消亡,可能首先因为语言的消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力推行普通话,在传播文化知识统一规范语言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获得了更多大众的认可,但这并不是说普通话的推广意味着对地方话的彻底排斥,事实上,我们也无法排斥掉普通话。一方面,普通话的普及为我们纯洁本民族的语言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地方话的发展也为我们保持语言的地方特色带来了生机。对一个乡村而言,乡音的地道胜过普通话的优美,可以抚慰游子的心灵,让身居异乡的人们感受到故乡的温暖。

保持语言的纯洁性,意味着让我们的语言更加规范化,更加富有时代特色,更加富有美感和便于交流。对普通话而言,就要研究时代对普通话的推进,研究普通话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与世界接轨,与时代接轨,与互联网接轨,让普通话成为更加规范的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品位的纯正语言。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普通话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坚守自己的文化性、民族性和独立性,不能被外来语浸润成朽木。保持汉语的纯洁性意味着对网络语言的调整、引导,意味着对普通话的正常维护,意味着坚守民族语言的底线。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全民族的努力,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奋斗,需要更多文字工作者的努力。汉语纯洁性的维护,犹如撑起一片绿荫,并不意味着要遮蔽其他语言的美丽,而是为了避免让汉语陷入不伦不类的境地。但这并不是说,不能恰当地吸收外来语,历史上的语言现象证明,适度的外来语引入能推进本民族汉语水平的提升,但一味地靠外来语支撑汉语的发展,“洋泾浜”话语会破坏本民族语言的特色。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全世界文化素质的提升,为各民族坚持语言的纯洁性提供了可能。问题的另一面是,互联网这一高科技产物,也为民族语言的被破坏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十分必要。

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并不意味着破坏语言的地方特色。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具风格的语言特色。即使同一个民族,也因为地域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语言风格。建国后,一些流动各地的工程局或者军工单位则形成独特的“局话”,对这些带有明显民族、地域、行业特点的话语,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用普通话去统一它们,代替它们。这些流动的语言带着历史的因子,某一句话可能就是一个历史掌故,某一个词可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不光不能去扼杀、取缔,相反,我们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去了解、挖掘、传承这种历史文化。语言的地方特色不仅构成温暖一个地区人的文化暖色,也为我们探讨文化现象之外的更多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保持语言的地方特色,意味着对历史的深度考量和尊重,意味着对一个民族历史多维度的继承,意味着对一个民族更大的宽容。维护语言的地方特色,成为当下维护语言伦理的重要一环。

中国要建设文化强国,不可不研究如何规范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是当务之急,和建国初期推广普通话的努力相比,我们当下对普通话的推广、发展和规范还很不够,需要我们作更多的努力与拓展,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外来语的渗透、网民自身挑拣语言的随意性,很可能导致汉语规范化的丧失,进而影响普通话的美感表达。研究和推进普通话的纯洁性是所有语言工作者的责任。保持语言的地方特色,是维护种族语言、维系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历史的重要环节,也需要我们去做更多的维护工作。

重视语言的纯洁性要和重视维护语言的地方特色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当下不断受到各种冲击的语言文化得到完善和发展。



[责任编辑:冯玲玲]

标签: